close

 

EDVVE79465BRFREF5ECE

 

內容簡介

連股神巴菲特都打破持股原則了,你還在等什麼?

當5G、AI、雲端運算、自駕車、物聯網、平台企業
不再是白日夢,新一波的投資機會也出現了!
未來,哪些企業將長期看漲?股票又要如何選才會賺錢?

  ◆新的十年,投資模式將發生巨大的改變,能夠抓住機會的人,將擁有無限的可能。
  你知道目前市值超過1兆美元的企業都是科技業嗎?你知道AI、大數據、雲端運算、5G正在把日常中的一切連結起來,為人類的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嗎?

  ◆現在,就連明確表示過「不會投資科技股」的巴菲特也變了,這不僅說明投資模式正在轉變,也代表想要累積財富的話,現在正是最佳時機!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說明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重要技術的發展、產業動態與企業前景,並分析以美國和中國為中心的生態圈,幫助投資人熟悉當前及未來趨勢。

  第二部分詳細介紹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建立起「經濟護城河」,占有重要主導地位的12大企業的事業結構、長期前景、獲利能力等關鍵細節。

  ‧FANG:Amazon.com、Alphabet、Facebook、Netflix
  ‧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控股
  ‧蘋果、微軟、輝達、Salesforce.com、軟銀

  最後,書中的附錄也特別精選了非關注不可的TOP30未來潛力股。
  所有眼光長遠,想要掌握先機的人,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

各界推薦

  推薦序

  闕又上/《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作者
  安納金/CFA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
  施雅棠/美股夢想家版主

  專業推薦
  99啪/「99啪的財經筆記」版主
  Jenny Wang/JC 趨勢財經觀點版主
  Mr.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陳威良/投資總監
  陳喬泓/專職投資人
  蕾咪/知名理財旅遊作家
  (以上依照姓名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趙容儁


  韓國高麗大學企管碩士,曾任職於信榮證券以及韓國第一大的大宇證券,現為韓國第三大韓亞金融集團旗下金融投資公司研究中心的主任。該研究中心長期關注第四產業中的龍頭企業,進行了長期的分析與調查,並開發及推出各種高報酬率的第四產業相關的投資商品。

  他的專業經驗、精準的投資眼光以及對未來趨勢的分析讓他十幾年來深受眾多投資人信賴。

譯者簡介

金學民


  一個從小在台灣長大的韓國人。從有記憶以來到高中都在台灣長大,高中一畢業便回到了韓國,就讀大學。

  韓國外國語大學中國語學系(第一主修)、日本語學系(第二主修)畢業。現為自由譯者。常常韓國、台灣兩頭跑。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PART I 另一扇投資世界的大門即將敞開

第一章 最佳選擇,第四產業第一名股票
01 巴菲特的變心意味著什麼?
02 第四次工業革命&投資全球第一名企業的股票
03 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巨大變化
04 需求暴增&新的週期開始

第二章 第四次工業革命&需求暴增
01 自駕車① 工業革命的新寵兒
02 自駕車② 自駕車技術與業界的變化
03 物聯網與5G 開始急遽發展
04 平台企業將主導第四次工業革命
05 半導體將迎接新的週期

第三章 由G2 主導的第四產業創業生態圈
01 全新的創業動力與生態圈
02 領先在前的美國,與想站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心的中國

PART II 第四產業最有成長力股票分析

第一章 引領世界的美國第四產業:FANG
Amazon.com (AMZN.US)
1. 全球最大線上零售與雲端服務企業
2. 電子商務與雲端市場有望持續高度成長
3. 事業結構及營收前景
4. 正式進入獲利能力上升階段
5. 長期股價前景
6. 創始人介紹:傑夫.貝佐斯
Alphabet (GOOGL.US)
1. 全球最大網際網路企業Google 的控股公司
2. 在快速成長的行動廣告市占率居冠
3. 事業結構及營收前景
4. 費用增加趨勢減緩屬正面現象
5. 長期股價前景
6. 創始人介紹:賴利.佩吉
Facebook (FB.US)
1. 社群網路服務領域無人可敵的第一名企業
2. 行動廣告市場有望加速成長
3. 事業結構及營收前景
4. 積極投資安全技術與人力,可能影響短期獲利能力
5. 長期股價前景
6. 創始人介紹:馬克.祖克柏
Net¬flix(NFLX.US)
1. 全球最大線上串流媒體企業
2. 影片串流產業有望加速成長
3. 事業結構及營收前景
4. 獲利能力開始正式上升
5. 長期股價前景
6. 創始人介紹:里德.哈斯廷

第二章 覬覦成為第二個FANG 的美國龍頭企業
蘋果( AAPL.US)
1. 全球最大IT 企業
2. 對全球智慧型手機產業而言,2019 年是為了2020 年
的成長而準備的一年
3. 事業結構及營收前景
4. 平均銷售單價上調策略
5. 長期股價前景
6. 創始人介紹:史蒂芬.賈伯斯
微軟( MSFT.US)
1. 全球代表性混合雲強者
2. 在雲端、IT 界成長最快的產業
3. 事業結構及營收前景
4. 獲益能力將得到改善
5. 長期股價前景
6. 創始人介紹:比爾.蓋茲
輝達( NVDA.US)
1. 增長率最高的跨國半導體企業
2. 遊戲與資料中心市場有望持續中長期高度成長
3. 事業結構及營收前景
4. 獲利能力有望持續上升
5. 長期股價前景
6. 創始人介紹:黃仁勳
Salesforce.com (CRM.US)
1. 全球代表性長期成長軟體企業
2. 雲端軟體服務市場有望持續高度成長
3. 事業結構及營收前景
4. 正式進入獲利能力上升階段
5. 長期股價前景
6. 創始人介紹:馬克.貝尼奧夫

第三章 正在崛起的中國BAT 與日本軟銀
阿里巴巴( BABA.US)
1. 中國規模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
2. 事業結構及營收前景
3. 事業業績&變化
4. 財務報表
5. 長期股價前景
6. 創始人介紹:馬雲
騰訊控股( 0700.HK)
1. 中國最大社群網路服務和線上遊戲企業
2. 事業結構及營收前景
3. 事業業績&變化
4. 財務報表
5. 長期股價前景
6. 創始人介紹:馬化騰
百度( BIDU.US)
1. 中國的Google
2. 事業結構及營收前景
3. 事業業績&變化
4. 財務報表
5. 長期股價前景
6. 創始人介紹:李彥宏
軟銀( 9984.JP)
1. 再次成為全球代表性科技控股集團
2. 全球最大科技投資基金「願景基金」
3. 事業結構及營收前景
4. 願景基金的高利潤貢獻
5. 長期股價前景
6. 創始人介紹:孫正義

附錄 TOP30 非關注不可的第四產業未來潛力股

 
 

推薦序

提前洞察未來產業趨勢,抓住獲利機會


  每一波的科技創新,都會使人類生產力大幅提高,蒸汽機的問世催生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的全面普及驅動第二次工業革命,電腦及網路的出現帶來第三次工業革命。

  現在隨著科技持續進步,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已經來臨,5G、自駕車、人工智慧、物聯網、雲端運算等技術即將改變我們未來的生活。

  巴菲特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價值投資人,喜歡投資簡單易懂的企業,而科技變化太快,並不容易理解,很難看出未來誰是贏家,所以巴菲特從來不投資科技股,即使2000 年網路泡沫時,巴菲特也從來沒有動搖。

  可是,巴菲特職掌的波克夏,卻從2016 年開始買進蘋果,2019 年開始買進亞馬遜,如今蘋果更是波克夏的最大持股。現在許多科技股都擁有強大的競爭優勢,例如蘋果推出的iPhone 早就走入日常生活, 而內建的App Store、Apple Music、Apple Pay 等服務讓大家離不開手機,蘋果也藉此賺取大筆收入。

  臉書用戶超過20 億人,當大家上傳照片打卡時,臉書也透過人工智慧分析用戶興趣喜好,投放最精準廣告,並從中賺取廣告收入。

  Google 是全球最大搜尋引擎,市占率超過80%,由於搜尋引擎是越多人使用,提供的資訊就越精準,所以搜尋引擎會大者恆大,未來持續主宰的機率很高。

  亞馬遜是全球最大電子商務網站,累積無數客戶交易資料,透過大數據分析就能提前知道客戶購物愛好,精準提供優惠,讓用戶下單買更多產品。

  這些企業累積大量數據、技術及用戶,所以進入門檻相當高,如果競爭者沒有這些用戶數據,將很難與之競爭。

  所以,本書作者認為這些企業所帶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才正要展開,長期上漲週期遠未結束,我們應該密切關注未來將會獨占這波獲利機會的企業。

  這本書詳細介紹亞馬遜、Google、臉書、Netflix、蘋果、微軟等12 家企業,告訴大家這些企業如何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並深入分析競爭優勢及企業前景,只要透過本書就能提前洞察未來產業趨勢。

  我相信這些企業未來一定會持續改變我們的生活,更美好的日子還在前方,不過也正因為這些企業所向披靡,過去股價表現非常亮眼,普遍估值也非常高,所以記得耐心分批買進,才可以抱得更安心,抓住獲利機會!
 
美股夢想家版主/施雅棠

推薦序

讓我們的大腦和世界的趨勢同步升級


  2003 年有一本英文童書問世,書名叫《馴龍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作者為英國的一位童書作家克瑞希達‧ 科威爾(Cressida Cowell)。後來,夢工廠(DreamWorks)將其內容改編製作成3D 電影《馴龍高手》,並在2010 年問世,創下票房逼近5 億美元;續集《馴龍高手2》於2014 年推出後同樣大受歡迎,也因此在2019 年再推出《馴龍高手3》,這三部電影截至2019 年底為止合計在全球累積票房超過了16 億美元(近500 億元新台幣),這是原書作者萬萬沒想到的發展!如果早知道這本童書所改編的動畫電影可以如此大賣,當初若要求相關電影營收的1% 作為授權金,源源而來數億元的收入足夠全家人生活開銷到跨入下一個世紀(2100 年)也沒問題!

  這種「萬萬沒想到」的故事,真實的在世界各地不斷上演著。回溯1994 年,線上書店Amazon.com 在美國開始營運(就是後來眾所皆知的「亞馬遜」),到了2018 年9 月5 日,該公司的總市值超過了1 兆美元,僅次於蘋果,是目前全世界第二家市值破兆的公司,而該公司創辦人傑夫.貝佐斯也在該年度擠下比爾.蓋茲以及股神華倫.巴菲特,成為全球首富。

  2017 年,巴菲特在波克夏海瑟威年度股東大會上,承認自己錯過了投資亞馬遜和Google 的機會,並表示感到惋惜,他承認自己低估了貝佐斯的事業發展,未及早將亞馬遜納入投資組合中,儘管他個人一向很欣賞貝佐斯。而後時序進入2019 年,波克夏海瑟威才開始大規模收購了亞馬遜的股票。

  巴菲特表示:「因為我難以預測誰會是最終贏家,所以我一直都沒有將科技股列入投資選項」。然而,環視當今科技領域的贏家們已經明顯勝出,越來越多公司已經建立了堅不可摧的「經濟護城河」,並且產生穩定的現金流,符合了巴菲特的投資原則。這類公司也是本書中所談論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第一名股票」。

  或許不少投資人認為自己已經錯失了那些科技巨頭公司的最佳投資機會,現在探究為時已晚,但我認為,這些科技大廠們投入巨資在研發人工智慧、以及5G 所帶來的萬物皆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科技創新應用,例如無人車與無人商店等等,正不斷地在改變甚至主導人們未來的生活方式。因此,異位思考,透過研究與了解這些科技巨頭公司,卻是「如何訓練你的大腦」(How to Train Your Brain)成為具有投資未來趨勢主流的機會。或許我們錯失了過去,但眼見的未來關鍵性時機是可掌握的。這個世界的科技不斷以跳躍方式在前進,我們是該讓我們自己的投資思維,與世界的趨勢同步升級了!

  願善良、紀律、智慧與你我同在!
 
暢銷書《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實戰書》、《高手的養成》、《散戶的50 道難題》作者/安納金

推薦序

價差 vs 趨勢


  受邀寫這本書的推薦序時,有幾個議題引起了我的關注,因為不管是不是投資者,這都是一個重大的影響和改變。

  這重中之重的就是本書作者所謂的第四產業。我很喜歡林奇芬小姐著作的《窮人追價差,富人追趨勢》。而產業革命,就是造成趨勢變動的重要推手,能跟隨這個趨勢變動的投資者,通常也都是獲利頗豐的成功投資者。

  但這個挑戰是,你對這個變動跟背景要有充分深入的認知,這是所謂的慧眼,這個關鍵是在於深入的認知,不夠深入,你很難在股價必然的波動中能夠有一段長時間的堅持。

  巴菲特所說的投資的兩門課,在這裡依然適用,第一是投資標的估值判讀,第二次正確看待股價的走勢,迷人和困惑人的是,這類產業革命的先驅公司者,你很難找到物美價廉的時刻,什麼價格是合理的價格,這牽涉到各家投資學派的爭論,這重要,但不是今天我們討論的主要議題。

  第二個讓我對這本書引起關切的事,第四產業各領域的第一名,已形成該領域的產業霸主時,還有機會投資嗎?會不會太遲了?

  我看了作者所提出第一輪首選的12 家公司,發現竟然有7 家公司,是在我管理的投資組合之內,其中蘋果公司是我在2007年就持有至今的主力之一,已經有12年之久,這還能有投資的機會嗎?

  蘋果公司進入我的投資組合時,其實我已錯過了蘋果音樂的iPad 輝煌時期,但是我完完整整的參與蘋果iPhone 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和股價的驚人表現。

  我在2016 年,巴菲特開始購買蘋果公司時,接受了紐約時報的訪問,標題是〈巴菲特的佈局說明蘋果已成熟〉(Warren Buffett Stake Suggests Apple Is All Grown Up)報導中我認為蘋果公司可能已經過了最驚人高速成長的時段,但它的研發費用持續的拉高投入,我認為它的巔峰時期還未到來,當時我接受訪問時的股價是在95 美元,截至今天是318 美元。

  那麼蘋果公司還可能有繼續上漲,引領風騷的空間嗎?我認為是的,書中未必全然把我注意到的發現列入,但我認為資料的整理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可以引領讀者繼續探索。

  是讀者也是作者的我,會很篤定的提出這樣的看法,只要本書中有一家公司,是你以往所沒有注意到,而引起了你繼續探索的動力,而其中資料的提供,是未來投資公司決定與否的參考,這都是極寶貴的資料,相較於一本書錢,我認為都是物超所值。

  這些已經登上第一名的公司,固然有他的實力,但我也想大膽的預測,其中未必每一家都能夠繼續保有盟主,而有些公司的股價也未必那麼的美麗和有吸引力, 但是作者提到,第四產業的三大核心要素,大數據,人工智慧,雲端。擁有這些未來競爭護城河的公司,在未來如果市場因驚慌,而有合理價位出現時,可以適時的納入你的投資組合。

  而本書作者在文末附錄,30 個的新一代第四產業的公司名單,有興趣的讀者或許也可以在這裡找到一些金光閃閃的礦脈,但不管如何,你必開始閱讀作者為你爬梳的資料,不是閱讀而已,而是深入的探討,而機會的來臨永遠是給準備好的人!

《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作者/闕又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617723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自序

新的十年,投資模式將發生巨大的改變


2018 年8 月2 日,全球股市發生了一個等同於宣告人類進入了另一個工業革命的歷史事件,那就是總市值達1 兆美元的企業誕生了,這個事件的主角正是蘋果(Apple Inc.)。一個月後,也就是同年9 月5 日,亞馬遜(Amazon)的總市值也超過了1 兆美元。美國這兩家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龍頭企業規模都超過了1 兆美元,凌駕於大部分國家的經濟規模之上。而目前微軟也緊跟其後。

總市值超過1 兆美元和預計未來會超過1 兆美元的企業,全都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領頭羊,這意味著市場認同這些企業透過創新技術所打造出來的附加價值。

巴菲特的變心

有一件很值得關注的事情,那就是連像巴菲特這種以非常嚴格的標準選擇企業,並進行價值投資的謹慎型投資人,也都毫不猶豫地開始投資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龍頭企業了。巴菲特過去曾多次表示自己不會投資所謂的科技股,就連1990 年代末掀起網際網路熱潮時他也沒有動搖過,當時的他表示「我實在是無法理解為什麼科技股的價格會高得如此離譜」。有趣的是,巴菲特明明多次透過發言與投資,明確地表達了自己不會投資科技股的決心,他卻開始大量買下了蘋果的股票。換句話說,「巴菲特開始變心了」。而在那之後,巴菲特有了更大的轉變。

2017 年,巴菲特在波克夏海瑟威年度股東大會承認自己錯過了投資Google 和亞馬遜的機會,並表示感到惋惜。他也承認沒有投資亞馬遜,是因為他低估了亞馬遜的執行長貝佐斯而做出的錯誤判斷。巴菲特同時分析市場現況,指出「平台企業正在建立高度的壟斷性」。接著在2019 年,巴菲特大規模收購了亞馬遜的股票。

巴菲特在說明自己為什麼過去對投資像Google 這樣的科技股採消極態度時,表示「因為我難以預測誰會是最終贏家,所以我一直都沒有將科技股列入投資選項」。反過來說,贏家已浮出水面了,第四產業的市場已經進入巴菲特能夠判斷出一家企業是否具備他的「經濟護城河」投資原則的階段了,而巴菲特投資的蘋果,以及後悔沒能投資的Google、亞馬遜、阿里巴巴等正是這種企業,也是本書要談論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最有成長力股票」。
 

 

 

 

... 文|李永華 來源|智能相對論(aixdlun) 34萬億的新基建,能帶來多少機會,這是無法想像的。 但有一點,中國本就走在全球領先位置的前沿技術和應用,將迎來新一波機會,而且是一波由國家意志推動、科技企業全面參與、最終將觸及每個個體的科技應用大浪潮。 在這其中,那些原本在屬性上就歸屬於「新基建」範疇的科技行業,在經歷不短亦不容易的發展過程後,將迎來高光時刻,屬於它們的故事可能要由「早春」快速講到「盛夏」。 而智能交通毫無疑問是典型代表,其中的參與企業既面臨巨大的機會,也在接受「新基建」帶來的新挑戰。 新基建「啟動」、科技企業「併入」、智能交通衝鋒在前 按照央視的定義,新基建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領域,涉及到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 而除了少數國家專營的領域,大部分內容都與我們熟識的網際網路科技高度相關。 1、新基建在科技領域是「併入式」發展 與十多年前的「鐵公基」相比,新基建不僅僅是眾所周知的內容變化,還有一個重要特質:相對於鐵路、公路、港口要從零開始一個個項目搞,「新基建」已經有大量的科技企業打下基礎。 或者說,新基建在科技領域是「併入式」發展,作為一個宏觀政策傾向,很多早已經存在的技術、應用和趨勢將併入其中。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事實,我們都在談論科技企業的機會,而事實上,中國科技企業自身的先導發展也成了「新基建」的機會。 例如百度這樣的AI巨頭,其以無人駕駛為代表的AI技術在巨量投入下正在準備進入收割期,在「新基建」浪潮下無疑將直接受益,類似Apollo這樣的平臺將迎來快速發展期,但反過來看,平臺上中國領先世界的自動駕駛、車聯網等一系列技術,也是「新基建」在道路交通領域的重要支撐。 ... 2、積累越深的行業,政策「受益」越重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新基建」更像是把眾多小浪、中浪匯成大浪,而不是直接砸錢掀起大浪。 從這個角度看,這些「併入」的浪頭中,那些原本就積累深厚的領域,將與「新基建」產生更多的互動,這其中智能交通無疑「衝鋒在前」。 一方面,在百度等企業的「智能城市」耕耘下,智能交通已經成為標配的解決方案,其紓解交通擁堵這樣的城市病的價值,恰好與「新基建」同樣需要惠及民生的價值觀吻合; 另一方面,智能交通承載了中國領先的5G、AI、網際網路服務優勢,本身就是用技術改變交通出行的基礎設施建設行為,例如百度Apollo的三大模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車聯網,改變汽車、改變道路、改變出行方式,本就是奔著交通基礎設施和交通工具再造去的。 ... 幾乎所有智能交通領域的科技企業作為,在過去只是差一個「新基建」的帽子罷了。 四個「硬性指標」,倒查智能交通是否符合「新基建」內在需求? 不過,雖然智能交通天然可以契合新基建概念,但並不意味著它們一定就滿足新基建這個概念內在提出的新需求。 至少有四個「硬性指標」,科技企業的智慧交通要抓住機會併入「新基建」浪潮必須具備: 1、系統化的協同才能發揮「基建」價值 「新基建」先看「基建」部分。 如同鐵路、公路、港口這樣的基建最重要的是「組網」形成協同價值,「新基建」中各種新技術也必須具備協同創造價值的能力。 單獨的項目,例如給汽車裝個螢幕、上個作業系統,連網……這樣的「車聯網」行為顯然不足以成為「基建」,甚至,單獨的自動駕駛技術應用,也只能算是汽車產品的改造罷了。 既然是「基建」,就必須通過協同的方式,完成出行方式甚至生活方式的轉變。 這方面,巨頭平臺的優勢和機會更加明顯,例如百度的」ACE王牌計劃」 並沒有局限在優勢的自動駕駛技術,而是將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能城市這三方的需求進行整合。在長沙案例中,百度Apollo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就包括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智能網聯輔助駕駛、交通誘導與信號控制、運營車監管、出行服務、智能停車六種場景應用。 到現在為止,Apollo開放了車聯網、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相關的三大平臺,客觀上構建了從道路到車到應用的體系化交通智能。反過來看,科技「新基建」這種事,也確實只有巨頭能夠承擔,中小科技企業最終仍然會伴生在不同巨頭的旗幟下。 2、既有的落地實踐必須體現「新」價值 之所以要搞「新基建」而不是傳統的「基建」,除了技術屬性,新就新在它不會重蹈資源浪費的覆轍,所以,進入「新基建」的智能交通落地實踐必須有「改變」的價值,不能「空轉」,要能產生實際的價值。 仍然以Apollo為例,其目前在長沙、重慶等地的耕耘,一開始就奔著現實價值而去。 在長沙,2019年中國首批前裝量產Robotaxi試運營,自動駕駛產業生態與測試條件的逐漸完,這些帶給長沙的不僅僅只有「自動駕駛第一城」的「新名片」,更重要的還在為解決長沙城市交通擁堵、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貢獻力量,例如,根據百度提供的數據顯示,Apollo車路協同已經成功避免測試路段90%路口急剎、解決50%停車停滯等交通問題,現在,相關技術已經在湘江新區試點。 此外,智能交通改變的不只有交通,對製造產業也會有輔助推動作用,能與長沙的智能製造遙相呼應,推動這個新一線城市智造產業的更大發展,而後,人工智慧、數字經濟將帶來更多、更高端的產業和就業機會,推動形成全球化的產業鏈條,吸引更多資本,最終將提升城市地位。 3、「材料」必須供應得上,還要有更多「施工方」 雖然巨頭是智能交通新基建的主要「建設方」,但由於智能交通系統龐雜,巨頭不可能自己全部做下來,平臺、生態與分工是新基建的必要。 用科技企業自己的話說,產業平臺才能組成驅動創新變革的關鍵力量。Apollo與紅旗的合作是其中的典型案例,自動駕駛基礎車型改造、調優都需要車企的配合。此外,車聯網也需要車企、內容/服務應用方的通力支持,而V2X這樣車路協同解決方案更是需要大量物聯網軟硬體合作夥伴。 總體而言,智能交通的「新基建」要推進,必須依託一個集車企、應用開發者、內容服務商、作業系統商、終端設備商等在內的產業平臺,重構產業價值鏈,而這也是Apollo這樣的智能交通廠商背靠巨頭的優勢所在。 4、關鍵技術不受制於人,才能避免放大產業風險 「新基建」的最終結果,是技術深入社會各個角落,每個人都享受著前沿技術帶來的價值,在智能交通領域,是更好的駕車體驗、更短的通行時間、更有序的城市道路環境風貌等。 而這其實也帶來某種「隱患」:一旦大規模鋪開的「新基建」中的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這個浪潮將放大我們智能產業甚至日常生活被卡脖子的風險。類似的體驗我們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已經有深度的感受,無需多言。 所以,智能交通併入到「新基建」還有一個重要前提:關鍵技術不能受制於人。 好在,絕對領先全球的華為5G,與Google等巨頭稱雄的百度AI技術及其所屬的自動駕駛……中國在這方面有天然的優勢(或許這也是敢於提出新基建的原因之一),這種領先還滲透到了中國智能製造產業的核心痛點上,車規級百度鴻鵠晶片預示著中國在將在「新基建」攻勢中從軟體到硬體都取得較高的自主權。 三大棘手問題,「新基建」幫助智能交通K.O. 「新基建」對智能交通提出了要求,而一旦這些要求滿足,新基建也將給行業帶去獨特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痛點問題的解決上。 1、解決最根本的外部意識和信心問題 智能交通重新定義了汽車產品,它不再是工業產品,而變成了移動空間;城市道路變成一個智能化串聯的動態互動交通網絡……更多類似的轉變在發生。 而新的事物總是會遭受各種質疑,AI的場景應用長期面臨著城市主政者、車企、供應商、大眾等的市場教育難題,當技術正在不斷優化自身的時候,外部認知卻沒有跟得上——這個技術,真的能用、有用嗎? 現在,「新基建」從頂層設計席捲而來,首先幫助Apollo這樣的平臺進行了一次廣泛而徹底的市場和用戶教育,在市場拓展和商業化層面將大大提速。 2、改變智能交通內部心態、不「隱」也不需要再「忍」 智能交通在技術層面的研發註定是不容易,大量的困難遇上內外部的質疑,對從業者而言是不小的心態挑戰。 可以說,類似Apollo這樣的智能交通平臺,很長一段時間都處在「隱」(技術不被理解)和「忍」(憋著一股勁)的蟄伏之中,在最終大面積開放應用並獲取可觀的商業價值前,從業者自己對自己的質疑可能都不會少。 「新基建」的到來,具體到企業本身,等於先給了一盞明燈,再讓人朝著它前進。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展、企業內部地位的提升、市場認知的高漲,隱忍的時代即將結束,有導向、不盲目、不焦慮的高光時代來臨。 3、以政策利好,幫助前沿技術和實踐更快度過積累期 智能交通的隱忍來自於技術必不可少的積累期,需要一點點投入、逐步自我優化提升。 「新基建」帶來的政策利好,將加大城市主政者或者城市運營方的協同投入力度,一方面,企業有更充裕的資金,更被信任的環境,更積極的配合,這些都將加速技術的演化,使得原本的開發周期「壓縮」; 另一方面,平臺化的生態使得更多開發者加入到智能化技術的研發中,通過開放的技術交流、數據積累,Apollo等類似的平臺將完成智力疊加的過程,推動技術的快速發展。 對智能交通所牽扯的AI、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技術形態來說,不被短期內變現所脅迫的「溫室」環境更適宜創新精神的迸發以及技術實踐的深化,新基建將為它們建立這樣的「溫室」,讓智能交通迎來深度發展期。 總而言之,「新基建」對科技企業是機會,但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在智能交通領域,「新基建」有現成和較為完備的發展基礎,科技企業、平臺將自己的業務併入「新基建」是一種必然,在這個基礎上,它們的發揮空間將變得更大。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完】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 •AI新媒體;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占」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慧 十萬個為什麼》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AI+硬體(含無人機、智慧型手機、電視)、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雲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後的晶片、算法等。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d0La32m.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50225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台中常常心悸中醫推薦大雅味覺異常中醫推薦南屯頻尿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神岡口內疼痛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北屯味覺異常治療中醫 負責任會傾聽需求的中醫診所豐原焦慮不安改善中醫診所 豐原呼吸困難中醫推薦 問診詳細有耐心的中醫診所潭子憂鬱改善中醫診所 龍井失眠中醫推薦 許多人都在間中醫診所看好的西屯頸部緊繃酸痛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北屯噁心看什麼科 問診詳細有耐心的中醫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ii86vv68v 的頭像
    iii86vv68v

    逛街去囉.

    iii86vv68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